好好规划一下。对了,你说,如果你们来投资的话,不要你们的地租,可不可以你们水厂,帮我们村里搞几个大水井,解决一下村民自来水的问题?”
朱双福说:“你要说这个的话,如果水厂有了效益之后,利润还可以,那也不是不行。但刚开始投资的时候,或者是还没投资,你就说要让人帮你们挖大水井,接水管解决村民的用水问题,我跟你讲个实话,你这个真的是提都不要提!投资都还没落地呢,你就开始提出这个条件,会把投资商吓跑的。你在我面前说说没事,千万不要在他们两个人面前提起来啊!你要扶贫,最主要还是让农民从心里意识到,自己应该脱贫,自己可以脱贫。”
挂断电话之后,刘镇洪开始反思,反思自己之前的想法,是不是过于想当然了。
之前总想着,让企业来赞助,这里赞助一下就搞好了,那里赞助一下也搞好了,可却没深思过,企业为什么来赞助?赞助得了一时,还能够赞助得了一世?
说到底,还是要让农民自己能够脱贫。
自力更生,路才走得长。
看来,自己先前想的,在过年之前,把村民的自来水搞定,估计要失言了。
依靠企业赞助或者捐款来搞定这个事情,可行性不太高;在县里申请专项资金在搞这个事情,光走申请审批程序,也不可能在过年之前批下来,更何况,能不能审批成功,还要打个问号呢。县里的财政状况,刘镇洪不完全了解,但也多少知道点基本情况,就算是审批了,什么时候能够把款拨下来,也充满了很多未知数啊!
计划不如变化。
看来,这个挖大水井,给村民搞自来水的时间,需要调整一下了。
最好还是正月间再启动吧。
如果到了正月间,还没有拉到赞助,也没有问县里要到钱,那就从扶贫款里出——扶贫项目里,也有给解决村民用水难这一点。
只不过,要自己否定自己的计划,真的是一件特别令人沮丧的事情。
可干工作就是这样,谁也不可能每一个计划都十全十美,发现了问题和错漏,就要及时改正,要不然知错不改,就会越错越多。
次日一早,刘镇洪就召集李相文、覃祖浩、何军以及王芳前往村部,讨论事情。
人到齐之后,刘镇洪先是说了自己昨天晚上的反省,把自来水的事情定到了正月间再启动,然后也说了朱双福说的那些话,要找准村里的优势,要让村里吸引投资商。
当然,朱双福所说的那些情况,村里可不可以同意,村里同意之后,对于村里长远的发展是不是有益,这个也展开了一个讨论。
这两个事情说了之后,刘镇洪就问:“李书记,李永福以地入股的风吹出去了吗?群众是个什么反应?”
李相文苦笑一声:“风是吹出去了,但群众的反应,不乐观。”
刘镇洪就看着他:“说说,什么情况?”
李相文说:“真正动心的,只有几户,大部分还是不动心,甚至还有人说李永福太蠢了。恐怕这个事情,光靠做思想工作,很难做啊!”
覃祖浩也说:“现在的情况,村民普遍意见比较大,而且普遍没有长远的眼光,只注意眼前的利益。想要让他们舍弃马上就能够到手的地租,去拿地入股博一个有风险的未来,没几个有这种胆略有眼光。”
李相文说:“主要是现在村里形成了这个舆论环境了,大家都有一种普遍的共识,村里一起搞事,搞不起来,还不如拿地租,至少能够得一点是一点。在这个环境里,我们就算一户一户地做工作,也做不起来的。”
覃祖浩点点头:“对,大家都有一个从众的心理。光一个李永福,带动作用不明显。如果能够有十几户同时认同这个拿地入股的方式,那别的观望的人,就会很快扭转风向了。”
刘镇洪点了点头:“看来这两天,你们也是做了很多工作的。那面对这个情况,大家都有什么好办法?都说说,畅所欲言。三个臭皮匠,抵个诸葛亮嘛。”
众人沉默,一时半会儿的,都没什么好办法。
也对,如果有好办法的话,还用现在在这儿头疼?早就把好办法用起来了啊!
刘镇洪敲了敲桌子,说:“开动脑筋想一想!”
李相文说:“好像没什么好办法。”
覃祖浩摇摇头:“暂时我也只想到一个一个做思想工作,但这个没什么效果。”
何军摇摇头,没说话。
“小王,王芳同志。”刘镇洪看向王芳,“女同志心思细腻些,你好好想想,看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?”
“我啊……”王芳一脸懵,目光没瞎焦距,试探着说,“要不,动员村支两委的成员,还有全村的党员,都站出来支持?今天晚上,或者明天早上,召开村支两委扩大会议,把这个事情直接定下来?”
她这个话一说出来,另外四个人都是一愣。
“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……”刘镇洪点了点头,然后脸上就露出了笑意,“这是党员
第40章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